• 1
  • 2
N

新闻中心

EWS CENTER

126邮箱
163邮箱
QQ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正文 MAIN BODY

字号:

革命兴煤 实现煤炭“六型转变”

日期:2015-03-17 来源: 作者:

   

  在中国,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省份像山西一样,和煤炭的关系如此密切,休戚与共:煤炭是提供动力的能源,也是污染环境的源头;是财富的金矿,也是腐败的渊薮;是山西的骄傲,也让山西人蒙尘含垢。

  然而,囿于资源禀赋的限制,以及历史因素形成的发展惯性,煤炭之于山西,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依然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全国“两会”的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表示:“山西的发展,首先是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今后从我国发展看,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当家’、煤炭当‘老大’的地位不会改变,也改变不了,所以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宝贵的。”山西省长李小鹏也表示:“煤炭价格下降这点儿压力压不垮山西人民,我们把这个压力变成动力,推动煤炭的革命,通过煤炭的革命,来实现煤炭的兴旺发达。”

  因此,走“革命兴煤”之路,实现山西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而去年以来,大刀阔斧推行清费立税、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旨在革弊立新,无疑是山西煤炭涅槃图强的生动实践和鲜活注脚。

1 清费立税 煤企减负轻装上阵

  “行动之快、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超出了预期!”去年年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煤炭业内人士对山西省清费立税举措评价颇高。

  2013年,山西出台“煤炭20条”为煤企减负145亿元;2014年5月,山西省推出“煤炭17条”政策;6月再出重拳,在全国率先启动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工作,取消、降低、规范的涉煤收费项目共有24项;12月1日开始执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山西一位煤矿负责人表示,在煤炭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山西一系列清费立税措施对企业有直接减负作用,这对企业挺过“严冬”很重要。过去,煤炭企业在市、县一级缴纳税费名目繁多,有些收费很随意,这无疑加重企业负担。山西推行“清费立税”,推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对企业是利好消息。

  在比较各产煤大省的政策之后,一位煤炭市场分析师认为,山西在“清理收费”方面力度是最大的,确实降低了当地煤企的税负水平,煤企负担大大降低。

  据了解,以国家资源税改革为契机,山西率先清费,把国家确定的收费项目全部进行了规范,省级确定的项目全部取消,省以下的违规的涉煤收费项目全部取缔,从低确定了资源税税率,暂停征收了两项基金,几项加起来,2014年山西为煤炭企业减负大概320多亿元,平均每吨煤减负40多元。“平均每吨煤减负40元”是个啥概念?我们不妨简单算一笔账,按照官方权威数据,2014年山西省煤炭产量为9.8亿吨,全行业实现利润28.7亿元,平均每吨利润仅为2.9元。

2 撤销煤检站 煤炭公路运销体制脱胎换骨

  2014年12月1日零时,随着晋KS4005运煤车辆通过山西省太旧高速公路煤焦管理站,这个煤炭出省站同山西所有煤检站一起关闭。当日零时5分左右,太旧高速煤焦管理站工作人员列队,交回上岗证,连同山西省政府颁发的设站收费许可证,一起交回晋能集团。这意味着对于数十万在山西大地上运煤的司机来说,从这一刻起将不再接受涉煤的专项检查,跑起来畅行无阻。“自家养的闺女,要嫁给谁,收多少彩礼,爹妈是没多少话语权的,必须经由唯一的媒人来决定!”山西一位煤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来形容改革前煤企在煤炭销售环节的尴尬角色。因为,此前山西地方煤矿所有合法生产的煤炭,要对外销售,必须经过煤运公司签订煤炭采购合同,煤运公司收取经销费。凡未签订煤炭采购合同的,一律不得销售。

  煤检站的撤销,对于山西省煤炭公路运销体制改革极具标志性意义。2014年11月18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方案》,决定从当年12月1日起,全部取消对相关企业的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票据,全部撤销省内煤炭、焦炭公路检查站和稽查点;到12月31日,全省1487个站点将全部退出“历史舞台”。此举有望每年为相关煤炭产运销企业减负130多亿元。

  而在此前山西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长李小鹏直言,山西现行煤炭公路运销体制存在着政企不分、垄断经营、票据繁琐、关卡众多、产运销脱节、监管方式落后等多种问题,甚至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已经制约了煤炭、焦炭市场竞争活力和企业发展动力。

3 顶层设计 煤炭管理体制改革铿锵前行

  全面推进煤炭资源一级市场招拍挂,强化矿业权二级市场的调控监管,改革煤焦运销管理体制,建立煤炭监管信息平台,到2017年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经过半年调研论证,2015年1月26日,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今后三年,山西省将从资源配置、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生态治理、安全监管、销售体制、交易方式、企业改革、权力约束、法治建设等10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

  在这次改革中,山西释放了几个大的重要信号:一是到2020年前,不再配置新的煤炭资源,二是到2020年前,不再审批新的煤炭项目,三是不再批准井工煤矿改露天煤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剑指当前行政干预过多、审批事项繁杂,部门多头管理、监管方式落后,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不健全,政企政事不分、权力设租寻租,甚至官商勾结、滋生腐败等问题。

  在这份《意见》中,明确列出了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今年上半年,将率先完成精简审批事项、公布权力清单、优化审批流程、改革煤炭监管证照、严格控制煤炭产能、理顺建设管理职能、禁止非法违法建设生产、全面清理涉煤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改革事项。其余事项,凡要求在2015年度完成的,各牵头和配合单位要在3月底前拿出方案;凡要求在2017年前完成的,要在6月底前拿出工作方案。

  作为此次改革的目标,到2017年山西要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三是企业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四是权力运行得到有效制约和严格监管;五是煤炭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采访札记

  刮骨疗毒 才能健康永续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是山西执政者对当前山西经济、政治病象的精准诊断。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说:“山西出现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煤炭及相关领域,突出表现为易发、多发、高发。倒在煤上,而且量大面广。”“煤炭部门是腐败的‘重灾区’。”

  山西省长李小鹏说:“大家都知道山西出现了腐败的案件,很多腐败案件的背后有煤老板,涉及到煤炭的资源交易。”

  因此,“苍蝇”“老虎”一起打的雷霆腐败,对于山西煤炭行业的发展而言,无异于刮骨疗毒——会很痛苦,但痛苦过后,身体才会更健康。

  不过,相较于揪出贪官的大快人心,戮力体制改革、扎紧反腐的制度篱笆更令人值得期待。权力的手伸得短了管得少了,腐败的空间自然就小了。

  比如,煤炭资源配置特别是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采取行政推动、政府决定的方式,固然有速度快、效率高、能够强力推动等好处,但这种做法也很容易为官商勾结、巨额利益输送、非法获利等严重腐败提供土壤和条件。资源交易从一次交易到二次交易,每次交易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公开,特别是资源交易中产生的超额利润,很容易滋生腐败。

  对此,此次山西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可谓对症下药:在煤炭资源一级市场,全面推进招拍挂,新设煤炭矿业权初次配置煤炭资源(即一级市场)时,要依法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以拍卖方式为主,规范固化程序,严格准入门槛,防止暗箱操作,严惩徇私舞弊,做到信息公开、评估科学,实现资源收益最大和全民共享;对矿业权二级市场要强化调控监管,允许符合法定条件的探矿权、采矿权在二级市场(即一级市场之后的交易行为)依法流转,以出售、作价出资等形式公开转让,严格遵循市场交易规则,完善矿业权交易平台,严格交易主体准入和交易程序,交易主体一方为国有企业的,必须实行招拍挂,积极探索对二级市场超额收益或市场暴利进行合理抑制和科学调节的办法。

  毫无疑问,只有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政府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权力运行得到有效制约和严格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依法严厉打击煤炭领域的腐败行为,坚决铲除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滋生腐败的土壤,才能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权力做了 “减法”,市场活力才能做“乘法”。

  ○点击关键词

  8%:

  从2014年12月1日起,全国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同时清理相关收费基金,各省将按2%—10%自定税率。山西省煤炭资源税开始按8%的税率执行。此次税制改革取消了山西省矿产资源补偿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3项规费,连同原有从量计征税的资源税一并计算,此4项税费负担的实际税率远大于8%。经过近半年的清理规范,山西减轻煤炭企业负担170亿元。

  三个“全部取销”:

  2014年11月18日,山西省政府印发《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方案》,要求:从2014年12月1日起,全部取消相关企业代行的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票据;全部撤销省内煤炭、焦炭公路检查站、稽查点。

  十项任务:

  2015年1月26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 《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部署十项任务:加快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行政审批管理改革;规范煤矿建设和生产秩序;强化环境保护监管和生态恢复治理;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创新销售服务体制;构建煤炭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管制度;加强煤炭行业法治建设。

 

本报记者 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