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省委书记王儒林答记者问摘要
干部队伍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经济发展呈现“断崖式”下滑,民生难题有待解决。当前的山西正面临政治上、经济上、生态环境上、民生上四方面的“立体性困扰”,2014年9月1日,王儒林履新山西,半年多时间里,王儒林赴全省各地进行调研,针对目前山西面临的立体性困扰,提出“六权治本”“六大发展”等一系列治理措施。
眼下的山西正在直面矛盾,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
1 资源型经济带来“立体性困扰”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低。
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山西经济大幅度下滑,1999年经济增长降至全国倒数第三;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次年山西经济增长降为全国倒数第一。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山西经济增长前三季度再度下滑至全国倒数第二。
多年来,我省经济始终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困局”。
2014年11月12日—19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调研时,将这种“资源型经济困局”称为“立体性困扰”,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政治上、经济上、生态环境上、民生上。
政治上的困扰,即指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煤炭及相关领域,突出表现为易发、多发、高发。由于没有履行主体责任,没有从严治党,不少干部深陷其中,倒在煤上,而且量大面广。
经济上的困扰,源于“一煤独大”的产业机构,煤价大幅下跌使我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尤其是经济效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全省煤炭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生态环境上的困扰,依然与“煤”有关,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特别是开采后修复治理不到位,使山西这个原本就在全国生态脆弱区的省份付出了巨大代价。中科院2014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山西可持续发展总能力在全国排第24位,环境支持系统排在第27位,生存支持系统排在第29位,山西是全国环境问题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民生上的困扰,还是因煤而困,因为煤炭开采以及利益分配不当等而产生的民生问题,积重难返,影响的不仅是生活问题,而且是生存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0%左右。2013年全省人均GDP为34813元,是全国人均的83.07%;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5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6元,分别相当于全国的80.42%和83.31%。结构问题更加突出,2013年,全省重工业比重高达94.4%,轻工业只占5.6%。煤及其相关产业焦炭、冶金、电力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78.33%。”2014年12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儒林用一串翔实的数据引证指出,长期以来,我省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
2 适应新常态“六大发展”对症下药
治顽疾需对症下药。
针对我省目前面临的问题,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王儒林开出药方,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六大发展”,努力破解难题,促进富民强省。
六大发展,即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我们把廉洁发展放在首位,并不仅仅是强调其现实针对性,更要从发展的角度认识廉洁的重要性,把廉洁发展作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因素高度重视、深入谋划、全力推动。”王儒林说,廉洁发展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是内在统一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必然要求厘清市场与政府的权力边界。廉洁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互动。只有廉洁发展,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会有成批的干部倒下,不会对发展造成阻碍、破坏。
转型发展,对于山西来说,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我省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煤炭市场的每一次下滑,对我省经济的影响都是全局性和十分严重的,单靠煤炭产业既难强省也难富民。
转型怎么转?王儒林提出,“我省的转型发展,要做好两篇大文章。”第一是必须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坚持“革命兴煤”,推进煤炭产业“六型”转变。第二是必须做好非煤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全力破解“一煤独大”的困局。
在提到创新发展时,王儒林着重强调科技创新,他认为,我省作为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不足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我们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特别是要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去年9月,王儒林在吕梁调研时说,山西未来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要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撑和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则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王儒林表示,必须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摒弃“吃资源饭、环境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安全是我省发展的最大前提,也是头号民生问题。”王儒林说,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安全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部分行业领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统筹发展是推进发展的基本方法。王儒林提出要统筹“四化”发展、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并特别强调要突出解决好三大问题,即就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问题、城乡人居环境问题。
3 战略既定 11市纷纷谋篇布局
战略既定,重在探索和落实,2015年,11市的开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六大发展,各地纷纷开始布局谋篇。
1月25日,长治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六大发展”被反复提及,面对“资源型城市如何破解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摆脱新旧产业青黄不接的掣肘”这个老问题,长治市提出,要走出对资源红利的迷恋和依赖,坚定不移地推进“延伸抓循环、转型上高端”,这将成为长治经济新常态下破解资源型城市困局的一项破冰之举。
围绕绿色发展,长治市将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生态环境更是长远政绩的观念,以环境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一场推进节能减排治理雾霾的攻坚战。
对于省会城市太原,省委书记王儒林在调研中曾着重强调其表率作用,要求要在推动“六大发展”、富民强省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要在科学推进城镇化、着力改善民生方面发挥表率作用等。在今年1月12日太原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太原市委书记吴政隆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范,保障改善民生,围绕“六个表率”要求,着力抓好“五个一批”,全力推进“六大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次会议上,还详细布置了六项具体任务。
2014年12月31日,晋中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要把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放到重要位置,全力推进“六大发展”。立足晋中市实际,坚持做到既定发展思路不变、发展速度能快勿慢、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要突出、廉洁发展要全力、民生事业要保障。
……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启动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山西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今年1月28日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六大发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省长李小鹏围绕全面推进“六大发展”,部署2015年全省重点要做的10项工作时,全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期待,也是点赞。
链接
省两会代表委员为“六大发展”支招
今年召开的省两会上,新常态、六大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在各全团会议和分组会上,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好点子、好建议。
省人大代表、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
太原市率先发展要以廉洁发展为基
“六大发展”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体。太原市要想率先发展、产业提质升级,就要以廉洁发展为基,接下来还要以转型发展为本、创新发展为魂、绿色发展为路、安全发展为要、统筹发展为纲。要下大力气推进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打造双引擎,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实现新常态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中高速增长与中高端制造的协调。
省人大代表、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
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忻州历史欠账太多,发展严重不足,经过近三年的苦干,虽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经济总量依然很小,困难和落后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忻州的转型主要是转化,就是把忻州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忻州的转型跨越特别需要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
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民:
发展的目标要多元化不能就经济抓经济
要实现统筹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发展的目标要多元化,不能就经济抓经济。我省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目标由单一经济目标向多元化目标的转型,使得很多地方和部门不适应,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我们的体制机制和各级领导都需要加快调整和适应,学会“弹钢琴”,掌握统筹这个根本方法。统筹发展是推进发展的基本方法。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我们要做到标本兼治,必须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放陶:
实现创新发展应着力改善创新环境
要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多措并举,着力改善创新环境。这些创新环境包括金融环境、创新服务体系等。创新主要靠科技,而我省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绝大多数只能提供租房、举办会议等低层次服务,因为没有科技投融资平台,没有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企业、金融机构、创投机构在研发活动上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建议我省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山西科技创新城的顶层设计中,高度重视,优先考虑科技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机构的组建与引进。
本报记者 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