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山西经济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以来速度放缓、持续下行,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仍然处在最困难的时期。"在8月29日与"组团"入晋投资的央企洽谈时,李小鹏如此说道。此时距离他"扶正"担任山西省省长已近3年,期间山西经济严重下行。而此时的山西,在困顿中或迎来新的希望。
据《山西日报》报道,8月28日,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的带领下,58家央企集体入晋洽谈合作。这是近年来该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此次洽谈共签约47个合作项目,总投资约1555亿元,拟引资973亿元。
李小鹏正在推进山西煤炭改革,试图让"一煤独大"的山西寻求突破,由"谷底"回升。但山西煤炭改革多年未见成效,可见积重难返。那么,这次央企入晋,能救活山西经济吗?
最困难的山西
一些直观的数据,可以证实李小鹏所说的"最困难时期"有多困难。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山西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增速中排名倒数第二,只有2.7%,比全国7%的经济增速低了4.3个百分点,这也与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增速目标"6%"相距甚远。
与去年同期相比,山西今年上半年更"惨",去年山西上半年GDP增速为6.1%,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但在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中,山西GDP增速均在全国倒数三名之内。最终去年山西全年GDP增速为4.9%,只比年初既定目标"9%"的一半多一些,在31个省区市排名中垫底。
今年7月28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对自身的"惨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上半年,如果说全国经济困难重重的话,那么,山西经济就是难上加难。"2.7%的增速是该省近年来"半年答卷"中第二低的增速。肇始于2013年下半年的经济下行态势尚在延续中,山西经济发展处在最困难的时期,形势非常严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任务十分艰巨。
文章中说,山西经济大幅下滑的主因,还是受工业经济的拖累。上半年,一产、三产增长缓慢,二产持续下降,特别是工业增加值自去年9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都呈现大幅下滑态势。
文章给出了更具体的数据: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学、建材、食品、纺织等8个行业负增长,下拉全省工业4.6个百分点。政研院发现,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这8个行业都在其列。文章还表示,山西的最大支柱行业---煤炭产业运行更加困难,从2014年7月起全行业连续12个月亏损,上半年全省煤炭行业亏损40.62亿元,利润同比减少60.74亿元。
时隔一月,"最困难时期"再由省长李小鹏喊出,山西困顿之势依然未解。
省长的三年严峻考验
李小鹏入仕山西时,其经济态势与现在相比,有很大不同。政研院梳理公开数据发现,2008年山西GDP增速位列全国31个省区市的18名,当年人均GDP首次突破两万元大关。其后至2014年,山西GDP增速排名上下回落,2010年升至13名,2013年排名23名,去年垫底。
一煤独大,山西经济荣衰直接系于煤炭。以山西吕梁市为例。政研院此前采访当地获悉,在2001年至2011年的煤炭黄金十年间,吕梁依靠优质煤炭出现井喷式发展,GDP维持着两位数增速,多年保持省内第一,创造了"吕梁速度"。但在去年,吕梁GDP15年来首次负增长,增速山西省内倒数第一。
李小鹏由商转政进入山西,也被认为和煤炭有关。
根据李小鹏的公开履历,他在1991年进入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2008年6月离开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前,担任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董事长,被称为"电力一哥"、"亚洲电王"。2004年至2006年度华能集团获国资委"业绩优秀企业"称号,国资委对其年度经营业绩认定为4个A,中国电力行业仅此一家。李小鹏的工作受到肯定,是当时的"明星企业家"。
当年,摆脱电企困局、煤电联营已是共识,煤炭大省山西地位尤显重要,当时山西正在全面开展煤矿资源整合。当时媒体报道表示有猜测认为,李小鹏到任山西,或许会在煤电联营的官方执行层面有所加强。
不过当时出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的李小鹏,分管建设、商务、外事、旅游等方面的工作。两年后,晋升常务副省长,除负责山西省政府日常工作外,另外增加了财税、金融、民政、国土、应急管理、人民武装、重点工程共7项内容。2012年12月担任待省长,次年1月"扶正",正式成为省长,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分管过煤炭工作,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今年1月12日,山西省政府公布了省长、副省长、秘书长的工作分工情况。省长李小鹏,领导省人民政府全面工作,此前分管的省监察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不在其分管工作范围内。但山西经济的不断下行,领导"全面工作"的李小鹏,当然直接面对压力和挑战。
煤炭是李小鹏寻求的突破口。在今年山西省"两会"上,李小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山西省将大力推动煤炭革命,使煤炭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包括大力发展清洁燃煤发电、推进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下放一批涉煤行政审批事项等。
而在此之前,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从从资源配置、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生态治理、安全监管、销售体制、交易方式、企业改革、权力约束、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到2017年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但煤炭改革并不容易,效应一时难出。在上半年的成绩单和下半年不乐观的形势面前,李小鹏的压力依然不小,他也在做着各种努力。
以8月来说。8月5日至6日,李小鹏到太原市调研,提出要求:奋战三季度,全力抓落实,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在2014年前三季度,太原的GDP增速为3.1%。这一增速在山西省内各地市中仅高于吕梁,位列倒数第二,在27个省会城市中为末位。
据不完全统计,8月4日至28日,李小鹏先后会见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祝树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美国能源部代表团、世界华文媒体高层访问团、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8月29日,李小鹏同"组团"入晋洽谈投资的央企进行洽谈。
央企能救晋吗?
山西省政协原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山西省实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刘道友曾向政研院透露,早在10多年前,山西省就想过煤炭转型,但现在仍未成功。
积重难返,山西的煤炭改革何时成功,目前来看难以明确。由此其经济复苏也难预料。
在论及山西经济严重下行时,政研院接触到的当地官员和专家时,多会强调国际国内经济"大气候"不好,山西自然难免被影响,但其中部分官员和专家也会提及当地的官员意识、政商生态也是重要因素。
反腐中山西官场"塌方"即是一例。今年两会上,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分析山西腐败情况和严重程度时,用"一坨一坨、不孤立"来形容山西腐败的特点,并坦言"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它就塌方"。而这其中,官员与煤炭老板存在巨大的利益输送纠葛,是重要原因。
塌方式腐败导致的另一个效应是,仍在位的当地官员犹如"惊弓之鸟",唯有小心行事或不做事,方觉"安全"。曾有山西当地多位官员向政研院透露,反腐大潮中,上至部门领导,下至一般工作人员,觉得尽量不做事才能避免犯错,另外他们也不知道哪位领导哪天就会"落马",有些事情难以如往常般往前推进。这种氛围,不局限山西某一市,在腐败突出的运城市,更为明显。
山西改革的阻力其实并不在官员一时的不努力干活,而在更为深层的因素。政研院此前分析认为,在山西政坛,一贯讲究根红苗正和政治正确。多年的行效之下,"只唯上"的官场氛围异常浓厚,官气深重,壁垒森严,上级指示被奉为神明,官大半级便恍如隔世。
这样的政治生态,使得基层官员鲜有创新突破之举,不敢越政策雷区半步,亦步亦趋跟随上级。而恰是这种风气,让拥有丰厚资源的山西,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型机遇中错失良机。此外,山西几乎每一个煤老板,都和当地的政府官员暗通款曲,深厚交结,这种基于资源开发的利益输送,也就成为常态,并久而久之,也成为山西特色。山西改革的正向推动力会不断被来自体制内部的消极力量所消解,最终停滞或偏离轨道。
7月28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文章就指出:当前,我省经济除了要面对上述困难和挑战外,还要特别警惕新常态下一些领导干部不作为、不会作为、不敢作为以及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等工作作风问题,不能因此而影响政策落实、工作推进。
这篇文章最后呼吁,在山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时刻,是最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奋力拼搏的时候,任何不作为慢作为都是对党、对人民、对历史的不负责任,都是违反党纪的,都是消极、腐败的表现。
那么,如此境况下,此次央企"历史性"入晋,能救活山西经济吗?
本文作者:政研院 曾建中 程诚